仅用五年时间, 这位名将, 便从省军区司令员, 升职到政治局常委

在新中国成立后,有一批这样的将领。可能,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,担任的职位不是很高。但在建国后,一路飙升,成为党军的重要领导人。

就比如第四野战军的政治部副主任陶铸,因个人的政工能力出色,在建国后任职副总理,宣传部部长,还是第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,行政级别达到了副国级。

第二野战军的第15军军长秦基伟,在新中国成立后,任职大军区司令,国防部部长,是第二野战军在建国后,任职最高的一位军长。

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的政治部主任胡耀邦,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。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,胡耀邦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,担任的最高职位是中央总书记,是属于正国级的领导人。

除了以上三人外,还有第二野战军第12军第35师师长李德生,他的升职速度更加惊人,仅用五年时间,就从省军区司令员,升职到政治局常委,成为正国级的开国少将。

李德生是河南省新县人,在1928年,因受到红军队伍的影响,后于1930年,投身革命,开始他的军旅生涯。李德生将军和大多数的开国将军一样,没有上过军校,作战经验,都是在实战中历练出来的。

在这过程中,李德生经历了1930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,参与鄂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,还有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。可能,此时的李德生职位较低,也没有什么影响力。但在这过程中,也积累了一定的战斗经验。

等到了抗战时期,他从一名排长,一直干到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。此时的他,已经是队伍中一位出色的军事干部。

解放战争时期,李德生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,任职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,是司令员王近山麾下最能打仗的三剑客之一。在这期间,由他率领的第17旅,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经历了豫北,鲁西南等战役,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。

在此之后,李德生又参与经历了围歼黄维兵团,解放江浙,解放西南等战斗。此时的他,不管是实战经验,还是指挥能力,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李德生又参与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,任职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,副军长,参谋长等职。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的后期作战中,李德生指挥第12军与第15军奋勇反击,为此战的结束画上了完美句号。因此,受到军委总部的嘉奖表扬。

1954年,李德生回国投入军队建设事业,就在同年四月份任职第12军军长。由于在此期间,李德生主抓军事训练,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大提高,尤其是他推广的郭兴福教学法,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。这为他以后调到北京任职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在1968年,李德生任职安徽省军区司令员,省革委会主任,第一书记等职。在安徽做出一番成绩的李德生,不久后,便被调到北京任职,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,协助周总理主抓农业生产,同时还在军中担任要职,任职总政治部主任,北京军区司令员。

尤其是1973年,李德生当选政治局常委,任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,是70年代初,党的重要领导人。

虽然,李德生后来主动辞职,但他同样为军队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在80年代,与开国中将张震共同组建国防大学,为军队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。

1988年,李德生获得了上将军衔。

1990年4月,李德生同志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。

2011年5月8日,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6岁。